違法也稱違法行為,是指特定的法律主體(個人或單位)由于主觀上的過錯所實施或導致的、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、依法應當追究責任的行為。違法行為嚴重的則構成犯罪,那么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哪些呢?接下來就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。
犯罪是指對犯罪各種內在、外在特征的高度、準確的概括,是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、簡要的說明。犯罪概念一般分為形式概念、實質概念、混合概念。
一、違法和犯罪的區別
違法不等于犯罪。
?。?、社會危害性大小不同。一般從行為所涉及的數額、范圍、手段和后果這幾個方面具體衡量社會危害性大小。如盜竊罪以數額大小不同區分違法與犯罪,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強調必須使用暴力手段,故意傷害罪則一般導致被害人傷情達到輕傷以上。
?。?、觸犯的法律類型不同。從客觀方面來看,構成犯罪要求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的有關規定;違法則是觸犯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等關于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規的行為。
?。?、認定的機關不同。是否構成犯罪必須由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的方式進行認定,其他任何機關和個人無權決定他人是否構成犯罪。是否構成違法則可以由公安、工商、稅務等等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機關加以認定。
?。?、法律后果不同。如果被認定為犯罪,可能被判處刑罰。而違法行為則要接受行政處罰。
二、犯罪的特征
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《刑法》關于犯罪的規定,必須具備以下特征:
1、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。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,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。
2、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。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《刑法》規定的行為,才構成犯罪。
3、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,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,才被認為是犯罪。
上述特征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。
《刑法》同時還規定,情節顯著輕微、危害不大的,不認為是犯罪。這就說明,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。
三、違法和犯罪的懲罰
?。?、處罰執行機關不同,處罰的方式不同,輕重程序不同。
?。?、一般違法行為受到行政執法部門的制裁,程度一般較輕,一般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,如警告、罰款、行政拘留等。
?。?、犯罪行為,必須經法院審判才能確定有罪,處罰執行機關有法院監獄公安部門,程序一定較重,如主刑有:拘役、管制、有期徒刑、無期徒刑,死刑:附加刑有:罰金、剝奪政治權利、沒收財產,對外國人的還可以附加驅逐出境等。
?。?、一般違法不會有犯罪記錄,即案底,犯罪記錄就是只有觸犯刑法的人才會被記錄,一般違法,如打架,只是觸犯了我國治安管理法,依法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,而不是刑事處罰,所以說不會有犯罪記錄。